目录
观察家_热点述评_美术史写作方法论审思
美术史写作方法论审思缑梦媛;4
观察家_热点述评_美术史写作方法论审思_访谈
反思方法论:从形式主义方法谈起——专访陈平孙嘉;5-7
观察家_热点述评_美术史写作方法论审思_观点
空白之页:美术史叙事中的边缘盲区吴琼;7-10
中国美术通史写作中的分期问题黄厚明;11-14
历史叙事中的“三重时态”杭春晓;14-15
图像的能动性与野蛮的艺术史叙述——霍斯特·布雷德坎普“图像学”的启迪鲁明军;16-19
从时代精神到知识考古:重思美术史的教学与编撰郭伟其;20-21
美术史与“时代错位”邹建林;22-24
全球艺术史:观念、方法与实践盛葳;24-27
事实与再现间的美术史写作范白丁;28-29
观察家_锐评
油画媒介与创作问题曹意强;30-31
观察家_前沿报道_艺事综述
“观妙入真——永乐宫保护与传承特展”述评宋潞鑫;32-33
海上书画耀千年——记“万年长春:上海历代书画艺术特展”高梦然;33-34
自我策展的展览——“与人民同行”的策展尝试兼谈“弱策展”丁澜翔;35-36
古风今典:“文脉永续 走向复兴——阿拉善岩画拓片题跋特展”札记孙建军;孙欣;36-37
为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性书写增添新认知——孙博文艺术研讨会综述吴端涛;38-39
观察家_前沿报道
艺汇40
美术学_史学
任伯年肖像画研究文献纪年讹误考辨王国栋;41-47
美国皮博迪埃塞克斯博物馆藏中国漆屏风研究蔡青;48-52
端方收藏的近代性——中国书画海外流失的契机下田章平;范丽雅;53-57
美术学_学人档案
跨媒材视域下中国艺术特质、范式与场所置换——雷德侯的东亚艺术史研究吴若明;58-62
美术学_学院文萃
视觉的分离与选择——资寿寺壁画图式分析李瑞;62-63
唐宋微缩随葬俑与陶瓷玩具的差异性研究李鹏;张贤富;64-65
唐代长沙窑陶瓷釉彩绘画的审美特征杜沁芬;65-66
两宋民窑瓷器纹样及其内涵研究曾智泉;67-68
类型、因缘与内核:“摄—绘”创作的前世今身白伟生;68-69
福建南宋黄昇墓服饰初探谢玻尔;70-71
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民间美术保护——南阳周庄村女子工坊的工作思考袁玲;71-72
浅论数字化背景下黑陶文化的守正与创新王庆伟;73
民俗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浅论陈慧君;高赫添;74-75
基于数字时代的唐墓壁画活态创演设计研究廖宗蓉;75-76
走出角色——拉斐尔前派女艺术家的浮现之路张海欧;77
国际视野_国际论坛
图景互译——英国乡村庄园中式园林建筑及其图像表现马丽云;78-86
当代社会公共领域中的“干预主义”艺术实践武洪滨;86-90
现代、后现代和当代阿瑟·丹托;秦兆凯;91-96
美术家_时代人物
为人民而创作——刘丹谈刘文西的艺术人生刘艺菲;97-102+161
美术家_本期名家
行走、观想与表达(二)韩子勇;103-109+2
美术家_案边点滴
控制偶然——孙浩谈水墨创作阴澍雨;110-115
美术家_品评
闳约逸致:苏百钧绘画中的生命意蕴夏航;116-117
入蜀方知画意浓——姜百瑞山水创作品读姚灏娟;118-119
解构与重构的水墨之道——读郝孝飞的意笔人物画郝孝华;120-121
生命之歌——品评李振宇油画作品邱景源;122-123
刚柔皆得 漆中雪也——评赵庆峰雪景系列创作王健;124-125
书从印出——林剑丹古玺文字的意义张索;126-127
美术家_心路
兰动我心——“香雪兰”创作感想张永康;128-129
以隐喻的方式表现世界——从西部题材创作说起王俊杰;130-131
《铜鼓颂》的图像诠释吴秀丽;132-133
随心赋彩: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谈焦笑会;134-135
炳焕丹青——谈“大场景”人物画创作王志;136-137
从南台寺写生谈笔墨的现实运用谭长德;138-139
“鸭绿江风情”写生杂记李宁;140-141
西南少数民族景观在山水画中的表现耿杉;142-143
丘园养素 笔墨烟云——谈我的园林山水创作杨杰;144-145
用绘画致那些逝去的风景杨琳;146-147
绘画的“转译”:我的绘画观与方法论宋佳益;148-149
图像时代下的色彩表达——“寓言”系列创作有感赵岩;150-151
拼接与错位——综合媒材创作实践肖映河;152-153
在生命深处与肖像雕塑相遇谭建明;154-155
传承与创新——文化名人雕塑创作探析颜海强;156-157
论继承清末民国书法创作的理路王飞;158-159
卷首语牛克诚;1
陨落的天空
Sarah Sze;162